相較于鋒線和內(nèi)線,中國女籃其實更缺乏一個靠譜的1號位。今年的女籃亞洲杯,被宮魯鳴委以重任的李緣,再度打出臥底表現(xiàn),這也讓球迷開始把希望寄托在更加年輕的U系列新星上面。
不過,不管是此前的U19世界杯還是目前進行中的U16亞洲杯,中國女籃雖然涌現(xiàn)出了得分能力不俗的2號位(U19的冉珂嘉、U16的李沅珊),但這兩位得分能力突出的后衛(wèi)都不太擅長組織,且令人遺憾的是,這兩支U系列國家隊,確實也找不出那種攻堅能力較為突出的1號位。
此前的U19世界杯,冉珂嘉場均交出19.1分11.3籃板3.1助攻1.4搶斷的全能數(shù)據(jù)單,雖然助攻看似不錯,但她并非是一個以組織串聯(lián)見長的后衛(wèi)。全隊的助攻王徐鳳威,場均可以送出4.6次助攻,但與此同時也有2.4次失誤,且場均僅得到3.6分。說白了她就是一個純控衛(wèi),為球隊出戰(zhàn)的7場比賽,她沒有一場得分上雙,且1米71的個子,也注定她的上限不會太高。
而目前正在進行的U16亞洲杯,同樣與U19女籃面臨相同的境況,雖然有個李沅珊這樣的得分手,場均交出19.8分,但她的場均助攻僅有1.5次,并不擅長組織串聯(lián),而全隊的助攻王孫璇,場均雖然有4.5次助攻,但場均得分卻只有3.5分,且兩分球命中率低至14.3%,身高1米7的她,其實也和徐鳳威面臨相同的困境——打不了高端局。
這兩支U系列球隊,都是為未來的中國女籃輸送人才,雖然涌現(xiàn)了李沅珊、冉珂嘉這樣潛力十足的得分后衛(wèi),但找不到一個靠譜的控衛(wèi)來扛起未來女籃1號位的大旗,這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張子宇未來在國家隊的上限。畢竟找不到一個好控衛(wèi)傳球,張子宇即便在禁區(qū)再有統(tǒng)治力,也很難全部發(fā)揮出來。
而從這幾次的國家隊比賽來看,中國女籃的1號位確實是個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基本上只能依賴李緣、王思雨和老將楊力維,而在后兩位即將退役的情況下,真要讓李緣成為球隊的核心主控,那么中國女籃再度踏上世界杯、奧運會這樣的頂級舞臺,發(fā)揮將會非常受限(光靠韓旭、李月汝、張子宇在內(nèi)線生鑿兩分,球隊很容易會被那些打小球的歐美強隊一波流帶走),屆時小組不能出線可能真的會成為“常規(guī)操作”。